各高等学校团委,学生会: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团的十六大精神,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团中央学校部、全国学联秘书处决定组织开展2010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和“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候选人推荐活动。
    开展寻访和资助活动对于树立当代大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成才的先进典型,营造关心、支持大学生自立自强、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积极进取、拼搏奋进,为建设和谐文化作贡献,努力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现将《2010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方案》和《“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工作方案》印发给你们。希望各高校团学组织充分挖掘“自强”的丰富时代内涵,结合本地实际创造性开展工作,努力扩大活动参与面,从青年学生中挖掘可亲、可信、可学的优秀典型,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把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结合起来,把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把个人成就和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力争将这两项活动打造成大学校园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品牌活动。 
  关于寻访和资助活动的未尽事宜请联系团省委学校部。
联 系人:辛  磊
联系电话:029—88402353
电子邮箱:gqtxxb@sina.com
 
附件:1.2010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
方案
2.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工作方案
3.“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名额分配方案
4.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名额分配方案
5.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候选人登记表
共青团陕西省委学校部  省学联秘书处
2010年12月27日
附件1
2010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活动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
承办单位:中国青年报社、中国高校传媒联盟
协办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官方网站:中青在线、中国校媒网
协办网站:新浪网
二、活动时间
2010年12月—2011年4月
三、报名条件
1.普通高校(含民办)的全日制本、专科生和研究生;
2.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学业成绩优良,品行端正,热心公益,乐观向上;
3.有梦想并勇于克服各种困难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在爱国奉献、科研创新、自主创业、志愿公益等方面,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顽强毅力,有突出的自强事迹或个人成就,为当代大学生树立了可亲、可敬、可信、可学的时代榜样;
4.2011年1月10日前,本人必须在新浪博客、微博、人人网或开心网获得不少于100个真实有效的网络“实名推荐”支持,具体标准详见活动官方网站专题(star.xiaomei.cc);
5.2011年1月15日前,本人的自强事迹在本校的校报、校园网等校园媒体或其他社会媒体上有过相关报道或介绍,自强事迹在校园内引起较大反响者优先;
6.往届“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和“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不再参加本次活动。
四、活动安排
1.活动启动及讨论阶段(12月初—12月30日)
2010年12月初,启动2010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并向各省下发活动通知,各省、各高校团委结合实际,以多种方式开展当代自强精神讨论,有关媒体将通过相关报道和言论,营造舆论氛围,吸引社会关注,形成对当代大学生自强精神的社会共识。
2.活动报名及网络实名推荐阶段
报名时间:2010年12月初—2010年12月31日
所有符合报名条件的大学生,均可登录活动官方网站报名。报名截止时间为2010年12月31日16时。
12月10日起至报名截止前,参选者均可通过各种合法的方式,争取网络“实名推荐”支持,并按要求将相关链接上传至官方网站。
3.校内审核及推荐阶段
审核推荐时间:2011年1月1日—2011年1月15日
各高校团委需根据团中央、省级团委的要求,登录活动官方网站,审核本校报名同学的相关资料,并通过校园网公示审核合格者名单。
校内审核及公示完成后,各高校团委结合学校实际情况,举办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按照“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确定本校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和向省级团委推荐的“大学生自强之星”名单,并在校园网进行公示,做好校内的宣传和展示工作。
2011年1月20日前,各高校应根据当地省级团委的安排,将本校推荐的1至2名“自强之星”的报名表及相关材料上报到省级团委,报名表在取得100个合格的网络“实名推荐”后会自动生成,可下载打印。
4.省级推荐阶段——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
正式提名时间:2011年1月25日—2011年2月28日
2011年2月20日前,省级团委在收到各高校推荐材料后,进行综合评议,按照各省的名额,正式向组委会提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及提名奖。省级团委的提名材料应包括被提名者的报名表、个人事迹材料,以及被提名者所在学校关于本次活动的有关宣传报道材料(包括样报、样刊、网络截屏等)。所有材料(相关表格在活动官网下载)均以特快专递的方式提交到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事业部 邮编:100702)。
同时,所有被提名者须按照有关要求,登录活动官方网站,建立并完善个人材料,全面展示自强事迹和个人风采,并与广大青年朋友进行网络互动。此阶段至评选揭晓前,所有被提名者均可继续征集网络“实名推荐”的支持。评委会将参考最终的网络“实名推荐”情况,经综合评定后,投票确定“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名单。
5.寻访结果公布——产生“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
    公布时间:2011年3月初—2011年4月
2011年3月初,活动组委会将组织有关专家,从各省级团委推荐的1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中确定10名“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并通过活动官方网站进行公示,接受全社会的监督。公示期间,如果发现有不符合参选条件,或者事迹材料造假、不实、夸大等作弊情况,组委会查实后将直接取消相关人员的参与资格,并通报所在省级团委和学校团委进行相关处理。
6.活动表彰及后期宣传
团中央、全国学联将择期发布结果和举行颁奖仪式。对于“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每人将获得荣誉证书和10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受邀参加颁奖仪式;“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每人将获得荣誉证书和5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提名奖获得者,每人将获得荣誉证书和2000元“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
全国组委会将根据组织工作情况评出10所高校获得2010年度“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高校优秀组织奖”,颁发奖牌;《中国青年报》、中国校媒网等将从各高校校园媒体的相关报道中,选出本活动优秀新闻奖。
全国组委会还将适时开展励志系列报告会及其他互动交流活动。
未尽事宜请联系寻访“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活动组委会秘书处(地址:北京东直门海运仓2号中国青年报社新闻事业部 邮编:100702)
 
联 系 人:黄忠
联系电话:010—64098392 
电子邮箱:cyd667788@tom.com
附件2
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
工作方案
一、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共青团中央、全国学联
协办单位: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  
二、参选对象
1.陕西普通高校(含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民办高校学籍的全日制本、专科生;
2.家庭月提供生活费用低于200元,学习成绩良好,品行端正,乐观向上。
三、评选办法
请各高校团委于2010年1月7日前,严格按照《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名额分配方案》的数量将候选人登记表报至团省委学校部304办公室。
“新东方西部大学生专项助学金”候选人由所在学校团委、学生会评出后,应进行不少于7天的公示。
未尽事宜请联系团省委学校部。
联系地址:西安市红缨路158号
邮政编码:710068
联系电话:029-88402353
电子信箱:gqtxxb@sina.com 
联 系人:辛  磊
 
附件3
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名额分配方案 
 
| 序号 | 学校名称 | 人数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2 |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2 |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2 | 
|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2 | 
| 5 | 陕西师范大学 | 2 | 
| 6 | 长安大学 | 2 | 
| 7 | 西北大学 | 2 | 
| 8 | 西安理工大学 | 1 | 
| 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 | 
| 10 | 陕西科技大学 | 1 | 
| 11 | 西安科技大学 | 1 | 
| 12 | 西安石油大学 | 1 | 
| 13 | 延安大学 | 1 | 
| 14 | 西安工业大学 | 1 | 
| 15 | 西安工程大学 | 1 | 
| 16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1 | 
| 17 | 西北政法大学 | 1 | 
| 18 | 西安邮电学院 | 1 | 
| 19 | 西安财经学院 | 1 | 
| 20 | 西安音乐学院 | 1 | 
| 21 | 西安美术学院 | 1 | 
| 22 | 西安体育学院 | 1 | 
| 23 | 陕西中医学院 | 1 | 
| 24 | 陕西理工学院 | 1 | 
| 25 | 华球在线登录 | 1 | 
| 26 | 宝鸡文理学院 | 1 | 
| 27 | 咸阳师范学院 | 1 | 
| 28 | 渭南师范学院 | 1 | 
| 29 | 榆林学院 | 1 | 
| 30 | 商洛学院 | 1 | 
| 31 | 安康学院 | 1 | 
| 32 | 西l医学院 | 1 | 
| 33 | 陕工职院 | 1 | 
| 34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 1 | 
| 35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 1 | 
| 共  计 | 35 | 42 | 
 
附件4
2010年度新东方西部特困大学生专项
助学金名额分配方案
 
| 序  号 | 学校名称 | 人  数 | 
| 1 | 西安交通大学 | 1 | 
| 2 | 西北工业大学 | 1 | 
| 3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1 | 
| 4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1 | 
| 5 | 陕西师范大学 | 1 | 
| 6 | 长安大学 | 1 | 
| 7 | 西北大学 | 1 | 
| 8 | 西安理工大学 | 1 | 
| 9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1 | 
| 10 | 陕西科技大学 | 1 | 
| 11 | 西安科技大学 | 1 | 
| 12 | 西安石油大学 | 1 | 
| 13 | 延安大学 | 1 | 
| 14 | 西安工业大学 | 1 | 
| 15 | 西安工程大学 | 1 | 
| 16 | 西安外国语大学 | 1 | 
| 17 | 西北政法大学 | 1 | 
| 18 | 西安邮电学院 | 1 | 
| 19 | 西安财经学院 | 1 | 
| 20 | 西安音乐学院 | 1 | 
| 21 | 西安美术学院 | 1 | 
| 22 | 西安体育学院 | 1 | 
| 23 | 陕西中医学院 | 1 | 
| 24 | 陕西理工学院 | 1 | 
| 25 | 华球在线登录 | 1 | 
| 26 | 宝鸡文理学院 | 1 | 
| 27 | 咸阳师范学院 | 1 | 
| 28 | 渭南师范学院 | 1 | 
| 29 | 榆林学院 | 1 | 
| 30 | 商洛学院 | 1 | 
| 31 | 安康学院 | 1 | 
| 32 | 西藏民族学院 | 1 | 
| 33 | 西安医学院 | 1 | 
| 34 | 西安培华学院 | 1 | 
| 35 | 西安翻译学院 | 1 | 
| 36 | 西安外事学院 | 1 | 
| 37 | 西京学院 | 1 | 
| 38 | 西安思源学院 | 1 | 
| 39 | 西安欧亚学院 | 1 | 
| 40 | 陕西国际商贸学院 | 1 | 
| 41   4 | 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 | 1 | 
| 42 | 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 | 1 | 
| 43 |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1 | 
| 44 | 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1 | 
| 45 | 陕西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 1 | 
| 46 | 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 1 | 
| 47 | 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 1 | 
| 48 | 陕西能源职业技术学院 | 1 | 
| 49 | 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0 | 陕西邮电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1 | 陕西经济管理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2 | 陕西青年职业学院 | 1 | 
| 53 | 西安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4 | 宝鸡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5 |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6 | 铜川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7 | 渭南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8 |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 | 1 | 
| 59 | 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 1 | 
| 60 | 安康职业技术学院 | 1 | 
| 61 | 商洛职业技术学院 | 1 | 
| 62 | 杨陵职业技术学院 | 1 | 
| 63 | 西安三资职业学院 | 1 | 
| 64 | 西安科技商贸职业学院 | 1 | 
| 65 | 陕西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1 | 
| 66 | 西安工程技术学院 | 1 | 
| 67 | 西安海棠职业学院 | 1 | 
| 68 | 陕西工商职业学院 | 1 | 
| 69 |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 1 | 
| 70 | 西北工业大学明德学院 | 1 | 
| 71 |     西北大学现代学院 | 1 | 
| 72 | 西安理工大学高科学院 | 1 | 
| 73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 | 1 | 
| 74 | 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 | 1 | 
| 75 | 延安大学创新学院 | 1 | 
| 76 |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 1 | 
| 77 | 西安财经学院行知学院 | 1 | 
| 78 | 西安高新科技职业学院 | 1 | 
| 79   |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 | 1 | 
| 80 | 西安汽车科技职业学院 | 1 | 
| 共计 | 80 | 80 |